
人物简介:周彧,1992级原法学系经济法专业本科,现任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业务总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十之年,忽焉而至。逝去的是韶光,但美好的记忆永远鲜活,年轻的心永不凋零,真挚的爱永远炽热。
记忆长河,逐梦之始
当周彧回望与西财共同成长的时光,那种静谧温暖的感觉仿佛还在那里——与室友赶早自习时的清脆铃声,阳光穿过叶隙投下的斑驳树影,班会上辅导员的谆谆教诲,备战律师资格考试的挑灯夜读……回忆起来,像有一朵荷在漫漫三十年的时间河畔边,在一切江河的源头之上微笑地注视着她,散发出馥郁的芬芳。
“刚步入大学生活,总想着要挑战一下自己吧,我也就主动自荐竞选了班长。很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投票选了我。”周彧难忘承担学生工作的那段时光,先是做了班长,后来在系里担任生活部长,每周检查卫生,同时在系里组织或参加学校大型活动时服务大家、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她与老师、同学们的感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了注重细节的严谨态度。虽是小事件件,但也让周彧受益颇多,对她学习工作和待人处事都影响深远。
除了这些温馨美好的回忆,周彧同样感谢那些挫败、失意的日子。她回忆道:“大二考英语六级两次都没通过,当时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过,于是我开始每天坚持去教室读英语,听录音,锻炼口语,提高表达能力,为了挑战自己,还参加了全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后来六级过了,但对英语的学习在毕业后也没落下,一直坚持学习。”正是因为对英语的熟练掌握与应用,让周彧在后来的工作中争取到了出国留学访问的机会,也为她之后做涉外法律业务奠定了基础。
峥嵘岁月,知行合一
三十年间,周彧一直坚持着大学教师和律师的“双重身份”。大学毕业,很多同学都转行到金融机构工作,周彧希望能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都用上,因此一直坚守在法律专业领域,在云南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同时,先后在几家律所执业,最后在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顾问。这种“双重身份”,给周彧带来了“静与动”的“双面人生”。“学校是静的一面,在清静且自由的氛围中我能以年轻的心态面对学生;律师事务所则是动的一面,工作内容多,强度高,节奏也快,但能让自己更好地了解社会。”周彧如是说。
但周彧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律师工作,都能够让她感得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在学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让她获得价值感;在律所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也让她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认为:“学习法律需要走进社会,多和社会接触,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让自己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正如我所教授的国际经济法与自己从事的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在二者的交替循环下,也让我做到了教学与实务的相辅相成。”
除了这两种身份外,周彧还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的商事调解员,并被云南省贸促会聘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业务总监,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进驻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调解工作中,她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法院的案子跟平时调解的商事案子不同,首先是到法院的案件一般意味着当事人双方已有积怨,需要调解员有较大的耐心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时也需要反复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其次就是法院有更细致的要求和流程,而且调解有一个月的时限,节奏更快。”在调解中心入驻法院后,周彧按照要求将流程都进行了梳理、调整和压缩,仅她一人就协助法院调解了近两百个案子,在业务量如此大的前提下,也保持了较高的调解率,被贸促会授予了2020年和2021年“优秀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寄语西财
周彧结合自身经历,对于那些有志成为一名优秀律师尤其是涉外律师的学弟学妹提出了建议。首先,她强调要扎实学好法学专业课和其他经济学科的课程,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坚实的知识储备和自学能力,比如三国法中的国际经济法、保险法、金融法等,另外在财大学习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与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财经方面的知识也都应该熟练掌握。“涉外交易之复杂,法律服务覆盖面之广,对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涉外律师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周彧认为成为优秀的律师,终身学习必不可少,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同时,涉外律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周彧谈到:“涉外业务沟通很重要,很多时候涉外律师可能要花比一般律师多两到三倍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些相应的交易关系,还会涉及到语言的应用,文化的交融,经历反反复复的沟通,在当事人语言方面,需要克服不同当事人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第一次沟通,其次在当事人的行业领域以及相关交易的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经历第二次甚至更多的沟通,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胜任。”
此外,涉外律师还要保持敏锐的安全意识,避免在业务中踩坑犯错。比如资料传递、数据传输,都需要遵照法律做好保密工作。还有些事情看似只是当事人之间的私事,但是到跨国这个层面,就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立场问题,因此还应当从国家利益出发规范自身行为。
以这次三十周年采访为契机,对于西财的学科建设,周彧很赞同母校法学院采用的“跨学科”建设的教育理念,比如将法律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周彧说:“我做涉外业务,实际上就是从跨学科这个角度来做的,既不单纯是法学,还要与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一些学科结合,这一块儿非常明显,这也是我觉得大学期间我所学到的非法律专业的各学科知识都能够用上的原因。”
最后,周彧向西财表达了衷心的祝福:“我希望母校在法学学科当中能够突出优势,将学科交流的触角伸向全球,也希望我们的母校能够通过跨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